(資料圖)
圖為:著名作曲家譚盾介紹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的創(chuàng)作思路。葉秋云 攝
(葉秋云)“如果說敦煌是唐代藝術的‘活化石’,那么,唐代音樂的‘活化石’在哪里呢?在泉州。”4月10日,著名作曲家譚盾在福建大劇院講述由其作曲的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的創(chuàng)作過程時如是表示。
當天,《敦煌·慈悲頌》新聞發(fā)布會舉行。會上獲悉,著名作曲家譚盾作曲的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將于14日晚在福建大劇院上演。
譚盾曾以電影《臥虎藏龍》的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金像獎而享譽世界樂壇。此次他的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以中文演唱敦煌莫高窟壁畫中記載的東方哲學故事。
譚盾為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曾歷時6年,研究敦煌壁畫、文獻。為追尋敦煌之音,他走遍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立圖書館,親見一頁頁遺失各地的敦煌樂舞古譜……
“在即將‘收工’之際,我一直認為沒辦法‘收工’?!弊T盾表示,因為他更多的是在壁畫里看到了唐代藝術的“活化石”,但是壁畫里面是有“聲音”的,敦煌壁畫中記載了4000多件樂器、3000多名樂伎及500多個古樂隊。
譚盾坦言,直到那年在泉州聽了南音,才知道原來壁畫里的“聲音”是這樣的。當時,來到福建泉州,為《敦煌·慈悲頌》這個作品找到了聲音的根據,也成全了他聽到壁畫里的聲音的愿望。
14日晚,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將于福建大劇院上演,譚盾稱之為“回家了”。此次演出由譚盾親自指揮,福州海峽交響樂團演奏,香港青年男高音陳晨、香港青年女高音鄺勵齡等音樂家攜手上海歌劇院合唱團參演。
據悉,交響樂作品《敦煌·慈悲頌》分為六幕:《菩提樹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全部取材于絲綢之路上敦煌壁畫中的故事。問世后,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巡演。(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