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結(jié)束的全國兩會上,體育成為一個熱詞,諸多與會代表、委員都提出了體育與教育相結(jié)合的提案、議案。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體育除了作為增強年輕一代體質(zhì)的主要手段之外,體育精神更是塑造青年人愛國、拼搏、團結(jié)、進取等品質(zhì)的力量源泉之一。
與中國女排共奮斗
對于中國人來說,說到體育精神,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中國女排。
中國排球?qū)W院常務副院長張娜曾經(jīng)是中國女排“黃金一代”的成員,親歷了中國女排2003年奪得世界杯和2004年奪取雅典奧運會冠軍的輝煌時刻,她也多次在世界大賽上獲得“最佳自由人”稱號。張娜認為,女排精神的核心是奮勇拼搏、決不放棄,女排精神已經(jīng)成為激勵國人前行的一種力量。
談及體育精神對青年人的影響,在張娜看來,體育本身就是一種對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青年人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張娜認為,那些具備體育精神的年輕人,確實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面對工作壓力和各種挑戰(zhàn),更少出現(xiàn)消極情緒。
退役后成為一名大學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張娜已經(jīng)桃李遍天下,其中不少人也是體育精神的踐行者,如李盈瑩和王媛媛,她倆既是中國排球?qū)W院的學生,也是天津女排和中國女排的隊員。張娜想借這兩名年輕球員的成長經(jīng)歷鼓勵當代青年人,她希望廣大青年和中國女排的隊員一樣,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奉獻者和擔當者,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新時代光芒。
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蘊藏在教學細節(jié)中
今年春季的新學期開始之后,在浙江大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槳板瑜伽體育課上,體育教師許亞萍通過直播視頻向同學們講授劃槳的姿勢要點。雖然同學們手中拿的“槳葉”有些特殊,有些是木棒、有些是掃帚、有些是晾衣桿,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對許亞萍開的這門課程的濃厚興趣。
許亞萍是皮劃艇世界冠軍,也是國際搜救教練聯(lián)盟IRIA在亞洲的首位 R4女訓練官。2019年8月11日,許亞萍與民間救助團體一起趕赴因臺風利奇馬過境導致積水嚴重的浙江省臨海市,參與救援工作,深受學生們的敬佩。
許亞萍說,“我很不喜歡那種倒退或者不前進的感覺,永遠會逆著風、頂著浪往前沖。我覺得這是我在體育里面學到的精神,實實在在做人很重要,運動來不得半點虛假”。
“體育徹底改變了我。”許亞萍說。小時候的她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身體弱小,而現(xiàn)在她身體很好,又壯又高。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性格、價值觀的變化,許亞萍給人留下的印象永遠是熱情、積極陽光、正能量、愛學習、能奮斗。
她的體育課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是有原因的。學生們第一次上許亞萍的課,無論是否會游泳都要跳到水里去,這個過程是刻意為之的,為了讓學生打破畏懼心理。跳水前,學生在碼頭穿上救生衣,“我讓他們每個人都持續(xù)尖叫30秒,這是我教學的技巧。當害怕通過叫聲釋放,壓力也得到釋放,明白‘水不過如此,無非就是濕了衣服’。”
體育素養(yǎng)的訓練也是許亞萍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她讓每個學生自帶一塊毛巾,每堂課后將船擦干凈,學生也要自己將救生衣、船槳歸還原位。很多獨生子女平常很少會獨立整理家務,但在許亞萍的課堂上,學生們需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劃完船后,往往是學生們最疲勞、最難受的時候,但許亞萍仍然要求學生遵循這些規(guī)則。許亞萍說,一個人的體育精神就體現(xiàn)在這些細節(jié)之中。
大學生運動員在校園代言體育精神
在中國的大學校園里,大學生運動員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賽場上為學校爭得榮譽,是無數(shù)同學的偶像。對于大學生運動員來說,既要保證學業(yè),又要攀登競技高峰,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王睿澤是南昌大學2018級高等教育學專業(yè)研究生,他曾經(jīng)擔任南昌大學男籃校隊隊長。2019年7月,他被青島國信雙星俱樂部選中,成為一名CBA球員。劉禹濤是中南大學2016級運動訓練專業(yè)學生,即將在本專業(yè)繼續(xù)讀研。2018年,他作為中南大學男籃校隊主力與隊友一起奪得第二十屆 CUBA 全國亞軍。
談及自己在籃球運動取得好成績的原因,王睿澤對記者表示。無論順境還是困境,自己都有一顆不服輸?shù)男?,在平時的訓練中肯吃苦、能堅持。當遭遇到傷病時,不想著退縮,和傷病做斗爭,不輕言放棄。
與王睿澤不同,劉禹濤接觸籃球這項運動很晚,直到高三他才開始接觸和學習籃球。從他練體育開始,體育精神就在影響著他。日復一日的訓練過程中,他學會了如何克服困難。他說,在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哪怕是咬牙怒吼,也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
從CUBA走到CBA,王睿澤說自己是一個幸運兒,但他也知道,這份幸運并不是無緣無故掉到自己頭上的。在走進CBA之后,王睿澤需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才能在CBA這個中國籃球最頂級的賽事平臺站住腳。
把體育精神帶進生活
許亞萍認為,我們現(xiàn)在的體育,更強調(diào)“體”,而淡化了“育”。其實“育”和文化比“體”更重要。前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路一鳴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體育精神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體,讓人關(guān)注自己生理屬性的身體,骨骼、肌肉、關(guān)節(jié)、肺活量、協(xié)調(diào)性,都屬此列?,F(xiàn)代人對身體的生理屬性漠視已久,很多疾病是“作”出來的。另一個層面是育,是要通過運動來打磨性格,豐富心靈。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實路一鳴在生活中是一個“跑步達人”,他還帶動自己的家人一起跑步。他告訴記者,跑步讓他變得更積極,考慮事情、做事情的方式都會因此而改變,跑步改變了他的生活。他認為,體育不只有競技,更涉及人生觀。
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生黃晨旭說:“不甘平庸,爭做第一,敢做敢拼,這些理念時時刻刻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家需要我們,需要我們擁有強的體育精神,作為‘后浪’要能頂?shù)蒙先ァ?rdquo;
疫情雖然影響也改變著人們運動健身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及社交媒體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引領著健身態(tài)度的走向。95后、00后一代更是認為健身將植根于精神層面和整體身心健康,而不是僅僅狂熱地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未來的健身運動將越來越具有社交屬性,工作場所、學校、社區(qū)都會成為運動場景,成為常態(tài)生活的一部分。
近期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中青校媒承辦、尚赫公益基金會公益支持的 “青年眼中的體育精神”短視頻征集大賽活動,則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顒幼?月17日啟動以來,已經(jīng)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多則短視頻投稿,包括“青年詮釋體育精神”、“宅家鍛煉”等不同主題。目前相關(guān)話題閱讀量超3000萬,討論量達2.1萬,來自全國各地參與話題聯(lián)動的高校超過300所。由此可見,青年一代對體育精神有自己的理解和態(tài)度,他們也是傳播體育運動精神、改善國民體質(zhì)最活躍的一代。(記者 慈鑫 任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