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0年3月,家住鄞州區(qū)的何某正在為借錢的事發(fā)愁,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的來電,對方自稱是某知名貸款平臺的客服。經(jīng)過初步的交流,雙方加了微信。
該客服告訴何某,“目前有個貸款業(yè)務,只要下載官方貸款APP,注冊成為會員,即可享受低息貸款,最高額度可達30萬元,且沒有貸款門檻?!闭顩]錢的何某動了心,于是按照客服提示,下載了“官方”APP,并立馬交了會費699元。
隨后,客服又聲稱只要花錢升級為高級用戶即可享受一秒放貸,何某雖有一絲疑慮,但看著如此“官方”的客服微信頭像和“正規(guī)”的貸款專用APP,何某還是信以為真,“唰、唰”又是兩筆支付出去。然而,他左等右等,并沒有等來“一秒放貸”。何某發(fā)覺被騙,選擇報警。
原來,看似正規(guī)的貸款APP和貸款客服專員,實是一場精心謀劃的騙局,而這一切都與大學生段某有關(guān)。2019年12月,段某通過某社交群發(fā)布的兼職信息,認識了一位神秘買家“遠山迷霧”,對方稱“只要段某能找些活躍度在1年至5年的閑置微信賬號并賣給他,就能獲得一筆豐厚的酬勞,多勞多得,月入過萬不是夢”。對于學生黨段某來說,這樣的兼職無異于天上掉餡餅,簡單易行來錢快。于是,段某開始尋找“微信賬號供應商”,很快他通過網(wǎng)絡找到了李某,李某稱有渠道購買到一批無人使用的微信號。
然而,“遠山迷霧”提出“光有微信號還不夠,還需要把這些微信號的頭像和昵稱,統(tǒng)一修改仿造成某知名貸款平臺專用的商標圖案和客服頭像。”于是,段某吩咐李某照做。操作完成后,李某將這些微信號分批出售給段某,段某再按照每個微信號加價50元的標準統(tǒng)一賣給“遠山迷霧”。等待驗收合格后,段某如約拿到錢款。上述被驗收合格的“產(chǎn)品”之后被不法分子用于實施電信詐騙,何某便是受害者之一。
據(jù)調(diào)查,段某共通過上述方式出售微信號2500余個,所售微信號被上家用于電信詐騙,涉及金額數(shù)百萬元,段某從中獲利12萬余元。不久前,余姚市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公訴??紤]到段某是大學生,且系初犯,悔過態(tài)度良好,并且已經(jīng)返還部分違法所得,承辦檢察官對其適用附條件的量刑建議。開庭前,段某將所有獲利12萬余元全部退出。8月1日,該案在余姚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以幫助信息網(wǎng)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被告人段某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一萬四千元。
(戴文超 王天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