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2月9日電(記者董小紅、高搏揚)走進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zhèn)明月村,村口的旅游地圖和游客接待中心引人注目,村道干凈整潔,彎彎曲曲延伸到村子深處,連路邊的垃圾桶都“戴”著村里的傳統(tǒng)斗笠,古樸可愛。步入這里,如明月村的名字一樣,仿佛走進一個詩意田園。
走進村道旁一棟白色房子,門口掛著一塊小牌子——“遠家”。這是一個集民宿、手工教室、咖啡館、書店等多業(yè)態(tài)于一體的鄉(xiāng)村文化空間。
“遠家”負責人張小喜一邊整理店里的書籍,一邊和工作人員核對即將在村里舉行的幾場文化活動的日程。
作為一個“新村民”,他來這個村子6年了,也越來越喜歡這里。
2015年,張小喜第一次進入明月村,就被這里濃厚的鄉(xiāng)土人情吸引?!懊刻於加写迕裰鲃雍臀掖蛘泻?,常常邀我去他們家吃飯,非常熱情?!贝迕竦拇緲銦嵝淖審埿∠哺惺艿搅司眠`的“人情味兒”。
張小喜還看中了村里獨特的草木染資源。于是,他決定留下來,帶動村子發(fā)展。草木染是用天然草木作為染料來染色的一種技藝。張小喜驚喜地發(fā)現(xiàn),明月村不僅有染布的傳統(tǒng),村里的土壤還非常適合草木染原料“蓼藍”的生長。
張小喜帶著團隊到貴州、云南等多地學習草木染技藝,學成后回到村子,給當?shù)亍袄洗迕瘛边M行了一系列培訓。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老村民”意識到傳統(tǒng)技藝是個“寶藏”,主動參與進來。
35歲的“老村民”蔡瓊此前一直在外打工,了解到村里正在發(fā)展草木染技藝后,她回村從頭學習,經過培訓,目前已是村里草木染手工藝體驗館的一名講師,負責給游客講解培訓草木染技藝。
“一個月四五千元,跟我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離家近,能照顧小孩和老人,還學習了一門手藝,很不錯?!碧崞鸹氐酱謇锏纳睿汰偤軡M足。
目前,明月村已引進文創(chuàng)項目51家,引進“新村民”100余名,通過“新村民”帶動“老村民”,著力打造文創(chuàng)旅游產業(yè),2020年接待游客2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300萬元,帶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7萬元。
明月村的發(fā)展不僅帶動了當?shù)卣衽d,也讓周邊村民享受到了紅利。隔壁藕塘新村的村民歐曉娟看到明月村的發(fā)展,結束了近十年的漂泊,來到明月村,成為一名咖啡師。
歐曉娟憑借曾在大城市開咖啡館的經驗,迅速讓村里咖啡館的運營步入正軌。依托文創(chuàng)旅游的興起,她堅信,明月村深處的一縷咖啡香會越飄越遠。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如今,明月村的新老村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建詩意新村。
以前,村子很窮,只有一條泥巴路,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如今的村子變得像畫一樣,讓村民們由衷自豪。“老村民”羅丹從四川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畢業(yè)后,曾在外面的設計公司打工,看到村子的變化,她主動回村創(chuàng)辦了一家藍染工作室,讓游客體驗、練習染色技藝。旅游旺季的時候,一天要接待400-500名游客,一年收入30-40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明月村的發(fā)展離不開當?shù)卣摹耙P筑巢”。近年來,該村以竹海茶山、染布技藝等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旅融合。
甘溪鎮(zhèn)相關負責人說,當?shù)剡€根據(jù)村里發(fā)展的文創(chuàng)產業(yè)改善基礎設施、美化環(huán)境,助力農旅加速融合。
羅丹的藍染工作室旁,原本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地,后來,當?shù)卣鸦牡馗脑斐闪撕商梁筒鑸@。朗朗明月,徐徐清風,夜晚在荷塘和茶園邊練習染布技藝,愜意自在、如詩如畫。
標簽: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