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大促“6.18”正火熱進行中,潛在的消費問題卻也不容忽視,退款問題、發(fā)貨問題、商品質量、售后服務、虛假促銷等問題屢屢困擾消費者。對此,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專家發(fā)布“6.18”網(wǎng)購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理性購物、避免踩雷。
預警一:當心直播帶貨價格誤導
在一些直播間中,很多商品標注“0.99元”“一元秒殺”等,然而點擊下單后卻發(fā)現(xiàn)十件起賣,或是運費十元等。此外,一些直播電商以附贈大量產(chǎn)品小樣的方式吸引用戶,實則將小樣的價格折算至商品價格中。并使用饑餓營銷的方式,以“還有100套”“倒計時”等口號向消費者傳達心理暗示。
(相關資料圖)
【消費提醒】
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澤大律師事務所馬愷濃律師表示,由于直播的即時性,可能出現(xiàn)直播的廣告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消費者實際收到的貨物與主播講解的貨物貨不對板等情況。消費者應理智甄別,不要沖動消費,購物前查看下店鋪的評分和商品的評價,這些都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消費者被“坑”。
預警二:警惕“順手買1件”陷阱
您是否注意到平臺上的“順手買1件”功能?其因無法查看商品詳情問題,備受消費者詬病。不少消費者認為,這是“打悶包”銷售。
【消費提醒】
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順手買1件”推薦的商品不讓消費者查看詳情,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應該督促整改。該功能雖然有利于商品推廣,但平臺需要傾聽消費者的心聲,完善內(nèi)容。
預警三:莫為湊滿減無腦下單
今年“6.18”,各平臺加碼各類補貼,為了湊滿減優(yōu)惠,消費者往往回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挑選、比較,為了省錢而買了很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商品,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
【消費提醒】
網(wǎng)絡消費糾紛調(diào)解平臺“電訴寶”提醒,網(wǎng)購前先列好購物清單,選擇好滿減的種類,是滿300減50還是滿200減20,避免因優(yōu)惠不同不能互通。若距離滿減還有一定差額,可選擇與他人拼單的方式下單,避免囤貨過多導致浪費。
預警四:避免超前消費
“6.18”期間,多個電商平臺紛紛升級“賒賬服務”,甚至給出更多優(yōu)惠。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該消費金融服務會收取一定收手續(xù)服務費,最終付款的總金額或許并沒有便宜多少。
【消費提醒】
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表示,提前檢查付款設置,謹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不明貸款。同時,需要明白任何的“賒賬服務”都需還款,有些平臺甚至沒有明確標示具體還款金額,待還款時高額手續(xù)費讓消費者詫然。此外,忘記還款導致的逾期還有可能影響個人征信。
預警五:警惕電信詐騙
前段時間,冒充客服實施的征信類詐騙很是流行。即使各地公安機關和國家反詐中心不斷發(fā)出預警提示,但依然有很多人被騙。大促期間,詐騙團伙更加猖獗。消費者面對商家促銷信息、物流信息時要學會辨別,切勿相信不法分子發(fā)送的假客服短信、假二維碼和假鏈接,謹防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秒殺詐騙等各類詐騙方式。
【消費提醒】
李旻律師提醒,切勿點擊不明鏈接、短信、二維碼,選擇正規(guī)平臺解決售后問題,若發(fā)生詐騙應及時報警。不能輕易將訂單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透露給他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燦
校對 陶善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