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月23日電(記者 黃孝邦 梁舜)“我讀大學了?!?/p>
“今年我掙錢回家孝敬父母了。”
大年三十,再次和記者談起多年前各自的愿望時,從天南海北回到廣西七百弄山區(qū)過年的蒙宣任、蒙宣汰都露出了欣喜而自豪的笑容。
(資料圖)
十一年前,記者第一次來到兄弟倆的家鄉(xiāng)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xiāng)弄勇村弄頂屯時,被他們的上學路所震撼——扛著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具,手腳并用在竹子做成的“天梯”爬上爬下,提心吊膽經(jīng)過懸崖、翻越兩處山坳,花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學校。
在弄勇村弄頂屯,四年級學生蒙宣任背著生活用具,爬“天梯”去上學(2012年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曾經(jīng)的“天梯少年”,如今都已經(jīng)長大。22歲的蒙宣任目前在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讀大二,19歲的弟弟技校畢業(yè)后已經(jīng)在廣東一家汽修廠上班。今年春節(jié),兄弟倆都回到坐落在千山萬弄中的弄頂屯過年。
這是蒙宣任(左)和弟弟蒙宣汰在懸梯下方的隧道合影(2023年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這里地處七百弄山區(qū)腹地。這里缺水少田,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十多年來,記者上百次到七百弄山區(qū)采訪,從懸崖天梯路到村屯路網(wǎng),從大通鋪到寬敞的宿舍,從木瓦房到小樓房,從稚嫩懵懂的少年邁向成熟堅強的青年,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和大山的時代巨變。
1月20日,臘月二十九,記者找到他們時,他們正在弄勇村弄根屯幫助堂哥定親辦酒席。殺豬、殺雞、擺桌……兩人一直在忙碌著。蒙宣任說,這些事情,山里的孩子很早就學會了。如今他們也長大成人了,這些工作責無旁貸。
弄根屯距離弄頂屯5公里左右,開車或騎摩托車二十分鐘就到了。幾年前,村里還不通路的時候,需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定親酒席至少要花費兩天時間。
下午4時許,客人散去后,他們還有時間騎車到集市上購買年貨。
蒙宣任說,現(xiàn)在到處都通公路了,弄勇村20多個屯,從弄頂過去,都能夠在半小時內(nèi)到達。
這是弄勇村弄頂屯全景(2023年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而十多年前,弄勇村只有一條通村公路,大部分瑤寨尚未通路。春節(jié)前,村民們都要翻山越嶺去板升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購買年貨,然后靠肩挑馬馱著回家。孩童時期,蒙宣任和蒙宣汰每年過年前都會跟隨父母,走很遠的山路到集市上購買小玩具和鞭炮。
而他們的上學路,則更為艱險。
2012年7月和9月,記者先后兩次跟隨他們上學和回家。20多名小伙伴每次都會結伴而行,互相照顧。那一年,蒙宣任11歲,讀四年級。弟弟蒙宣汰8歲,剛剛讀二年級,因為年紀太小,他需要哥哥在前面牽著后面有姐姐們頂著,才能爬過懸梯。
在弄勇村弄頂屯,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爬山路去學校(2012年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那時候,學校的生活也很艱苦。校舍很簡陋,他們住在平房宿舍的“大通鋪”中,三四十人擠在10多平方米的狹小空間中,床鋪也是幾個人“分享”。由于弄勇村缺水,學校要在屋頂收集雨水,再通過塑料管引到水柜中供學生飲用。
而家里生活缺水也是常態(tài),過年人多時,親戚之間需要相互借水,遇到干旱年份,人們需要到幾公里外的紅水河去挑水。
蒙宣任、蒙宣汰很小的時候,爸爸蒙桂蘇就外出打工,每年春節(jié)前回家,都要背著沉重的行囊和年貨,走山路回家。但不管有多晚,孩子們都會守在門口等候。看到一年沒見面的爸爸,兩兄弟高興得手舞足蹈,然后迫不及待地鬧著要看爸爸帶回什么禮物。
弄勇村村民曾經(jīng)需要肩挑馬馱運年貨回家(2017年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石頭縫里種玉米的大山里,外出務工是人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打工兩個字也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但蒙宣任立志改變父輩的這種謀生方式。他的夢想是考上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而弟弟蒙宣汰則希望能盡早出去闖蕩,減輕父母壓力,改善生活條件。2014年,蒙宣汰在紙上寫下:“打工掙錢養(yǎng)父母”。
弄勇小學三年級學生蒙宣汰在展示自己的夢想(2014年7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命運在悄然發(fā)生改變,深刻影響著山里的每一個人。
改變,從腳下的路開始。
當?shù)攸h委政府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中,大力推進村屯公路建設。
2014年,懸梯下方修通了隧道,從弄頂屯到學校的公路建成,孩子們步行到學校只需半小時,家長用摩托車或開車接送只需10分鐘。
弄勇村的村屯公路(2022年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很快,在弄勇村,一條條水泥路進屯入戶,并與周邊村屯形成縱橫交錯的路網(wǎng)。一棟棟磚樓取代了木瓦房,一輛輛汽車開進瑤寨,一個個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村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與此同時,山區(qū)教育也有了質的飛躍。弄勇小學對校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擴建,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孩子們徹底告別了“大通鋪”,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宿舍。
弄勇小學的新宿舍(2014年1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十多年間,大山早已舊貌換新顏,溫暖著少年成長路。
2021年,蒙宣任考上了大學,是自己的夢想,也是父母的心愿。他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一名教師,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同一年,弟弟蒙宣汰也在讀完技校后,開始在廣東闖蕩。
往年春節(jié),都是父親買煙花爆竹。今年除夕,蒙宣汰終于有能力為家里購買煙花爆竹,這讓他第一次感覺到長大成人的幸福。
竭盡所能送孩子們?nèi)プx書,是蒙桂蘇最樸素的想法,他希望每個孩子不要再重復父輩走過的路。
這是蒙宣任(右一)、蒙宣汰(左一)和爸爸媽媽、妹妹合影(2023年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得益于教育、交通、經(jīng)濟等方面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蒙桂蘇的努力和信念,9歲的女兒蒙柔蓓在幼兒階段就能夠到鄉(xiāng)里上幼兒園,如今正在鄉(xiāng)中心校讀三年級。她的童年不再需要經(jīng)歷懸崖、天梯、大通鋪、缺水等。
1月21日,弄勇村弄頂屯除夕夜景。(無人機照片)
蒙宣任說,妹妹從小就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相信她的人生之路一定更加寬廣。
除夕夜,蒙宣汰和村民們?nèi)挤牌鸬臒熁_破云霄,瑤寨夜空格外璀璨。
標簽: 改善生活條件 每年春節(jié)前 還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