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奧運場館建成后是運動健兒的賽場,那么建成前則是建設者的擂臺。
高科技的建筑材料是奧運場館建設的堅實基礎。從2017年4月奠基到2020年12月完工,國家速滑館的建設過程是一個自我加壓、自主創(chuàng)新的艱辛歷程。
以場館屋頂索網結構所需的高釩密閉索為例。過去,由于對材料強度和耐久性要求高,國內工程建設應用的高釩密閉索長期依賴進口,價格高昂,供貨時間不可控,是一項“卡脖子”技術。為了不受制于人,建設團隊決定自行研發(fā),最終實現(xiàn)了國產高釩密閉索在國家級大型場館中的首次應用。這一創(chuàng)新不僅降低了三分之二成本,縮短了一半供貨周期,而且推動了該技術迅速應用于國內其他大型場館建設,打破了發(fā)達國家的壟斷。
實際上,早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建設中,也曾面臨相似的困難。在中國建設者的努力下,實現(xiàn)了“鳥巢”所用鋼材100%國產化的目標,同時帶動了國內高強鋼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對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起到強大助推作用。
從夏奧場館“鳥巢”到冬奧場館“冰絲帶”,在借助奧運契機推動高端材料國產化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一脈相承。
當我們津津樂道于場館內部超大規(guī)模的均勻冰面、嘖嘖稱奇于堅硬的“鋼骨架”與輕盈的“冰絲帶”相得益彰的時候,請把掌聲送給幕后的建設者們。為了讓各國運動員以最好的狀態(tài)比賽,幕后建設者們在另一個沒有裁判和觀眾的賽場上,同樣踐行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世界貢獻了奧運場館建設的“中國方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康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