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即將滿2周年。北京商報記者5月20日從市交通委獲悉,兩年來,自行車專用路累計通行量已超過318萬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每人次平均騎行距離為3.8公里,培育了一大批“通勤鐵粉”,也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健身的好選擇。
自行車作為一種零碳的交通方式,在出行、健身的同時,還可助力“碳中和”,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胡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根據自行車專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轉移情況測算,自行車專用路已累計貢獻超過800噸的減排量。
促進慢行回歸
上午9時,北京商報記者在自行車專用道起點看到,不少上班族正騎車進入自行車專用道。“之前坐地鐵上班得繞一大圈,一個半小時左右。從去年開始通過自行車專用道騎車上班,大概五十分鐘就能到了,現(xiàn)在也習慣把騎車上班作為健身方式。”IT從業(yè)者張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2019年5月31日,自行車專用路開通,東起昌平回龍觀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路口,西至上地后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長6.5公里,設置上下兩條車道和一條潮汐車道,共有17個出入口、3部無障礙直升電梯、7部自行車助力系統(tǒng)、1處養(yǎng)護工區(qū)、1處服務區(qū)。2020年7月,建設完成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西延工程,全市首次實現(xiàn)了“自行車左轉優(yōu)先”的交通組織,使得非機動車通過路口距離縮短了1/4,路口通過時間減少了1/3。此外還通過增設二次過街安全島、公交站自行車道后繞、斷面局部加寬、路緣石下檢查井加蓋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步行與騎行品質。
今年,北京市將推進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和南展工程的建設工作。
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后,騎車出行成為回龍觀與上地軟件園之間性價比最高的通勤方式。自行車專用路既承擔了回龍觀至上地軟件園之間的通勤功能,又兼顧了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促進了慢行交通的回歸。
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調查顯示,自行車專用路工作日騎行量呈現(xiàn)典型的“雙駝峰”曲線,其中早高峰時間為8:00-10:00;晚高峰時間為18:00-21:00,早晚高峰小時騎行量占全日總騎行量的65%左右;同時騎行呈現(xiàn)明顯的潮汐性,早高峰以回龍觀至上地方向為主(居住地到工作地),晚高峰反之。騎行早晚高峰時段與通勤時段一致,騎行方向與通勤方向一致,說明自行車專用路服務了回龍觀與上地軟件園之間的通勤者。經過長期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自行車專用路已經培養(yǎng)了一批“通勤鐵粉”,約1500人左右。
自行車專用路也為市民休閑健身提供了新場所。監(jiān)測數據顯示,工作日晚高峰較早高峰持續(xù)時間較長,能持續(xù)兩至三個小時。由于自行車專用路夜間燈光宜人,騎行安全,環(huán)境舒適,周邊部分居民選擇在自行車專用路騎行休閑健身。由此也可以看出自行車專用路兼顧了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
目前,自行車專用路平均騎行時間在19分鐘左右,如每天采用自行車專用路通勤,往返騎行時間接近40分鐘,超過了成年人每日基本運動量。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介紹,根據《倫敦市長戰(zhàn)略》測算,若市民每天至少步行或騎行20分鐘,預計在未來25年內倫敦市可減少政府和個人用于醫(yī)療的開支達到17億英鎊,死亡率能降低20%-35%,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發(fā)病人數都有所下降。
每人每公里減少0.17千克二氧化碳
自行車出行作為一種零碳的交通方式,較小汽車出行每人每公里可減少0.17千克二氧化碳。出行結構的轉變對于“碳中和”十分重要,若1名小汽車使用者轉移采用自行車出行,一年能夠減少1噸碳排量,從個體角度就基本實現(xiàn)了“碳中和”的目標。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和能源結構。
胡瑩介紹,截至2021年5月中旬,自行車專用路累計使用量已經超過318萬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每人次平均騎行距離為3.8公里。根據自行車專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轉移情況測算,自行車專用路已累計貢獻超過800噸的減排量。
綠色交通體系樣板工程
2020年1月1日起,自行車專用路正式由市交通委移交昌平區(qū)管理,昌平區(qū)城管委迅速成立自專路管理中心,全面做好自專路清潔養(yǎng)護、設施維修、秩序引導、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實現(xiàn)了管理人員和管理成本“雙下降”。
昌平區(qū)城管委自行車專用路管理中心主任王溪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把自行車專用路打造成為綠色文明出行示范,正在結合科技管理手段試點推進自行車專用路失信懲戒,新增人臉識別攝像頭30處、雙面顯示大屏3處,將全線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納入全區(qū)雪亮工程平臺,將在宣傳文明騎行案例的基礎上適時曝光違章騎行行為,促進市民出行文明習慣養(yǎng)成。
按照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道路安全管理條例》規(guī)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為引導兒童樹立綠色出行意識,傳遞節(jié)能減排的環(huán)保理念。結合流量分析,考慮12歲以下兒童年齡跨度較大且騎行控制能力較差,設定特定封閉路段即自專路起點(文華路與同成街交叉口)至3-4出入口道路(約470米),自2020年8月起,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上午9-11時舉辦兒童騎行體驗活動。
昌平區(qū)城管委接管運行管理后,根據在服務區(qū)設置的騎行群眾意見簿反饋,多數騎行市民反映自專路缺少補給設施的意見。收到反饋意見后昌平區(qū)積極對接引入智能貨柜企業(yè),已完成在服務區(qū)、自專路起點、終點設置自動售賣機,滿足市民騎行補給需要。
北京商報記者在現(xiàn)場注意到,昌平區(qū)在自專路起點位置設立了《健康之行》主題雕塑。雕塑運用無限循環(huán)的“莫比烏斯環(huán)”作為主體,寓意綠色出行形式成為城市的“良性”循環(huán),抽象化“三原色”騎行人物運用象征了生活的多彩和世界美好。下一步,昌平區(qū)城管委將進一步完善管理規(guī)范、細化標準要求,加大文明出行宣傳引導,將自專路打造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的綠色交通體系建設的樣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