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1日訊(記者 成琪) 2023年3月18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共同舉辦的藝術經濟管理論壇(2023)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論壇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黃雋教授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委員、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指出美育是藝術品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基礎,藝術品市場在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會文明素養(yǎng)、促進產業(yè)升級、傳播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論壇上,專家們圍繞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研究》的研究框架,以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從中國藝術品市場需求、供給、市場運行機制以及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等多個方面展示了藝術市場研究的新視角、新方法和新發(fā)現(xiàn)。
黃雋首先分享了《中國藝術品消費市場調查報告》。報告針對居民對藝術品的需求、消費動機、態(tài)度、影響因素以及價格偏好等,在全國8個地區(qū)進行了廣泛入戶問卷調研,展示了藝術品消費的全景圖,揭示了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文化參與等與藝術品消費之間的關系。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明娣以《改革開放以來藝術市場的演進》為題,將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發(fā)展分為了過渡期、轉型期、擴張期和調整期四個階段,探討了不同時期藝術市場的特征,以及與我國經濟文化發(fā)展同頻共振的密切關聯(lián)。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副教授章銳通過對于畫廊、拍賣行、藝術家三類供給主體廣泛的數據收集與樣本分析,以數據可視化形式展現(xiàn)了我國藝術品市場供給側的構成、規(guī)模、特征與變化,揭示了市場趨勢和規(guī)律。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武洪濱以《中國藝術博覽會三十年》為題,介紹了本土藝博會發(fā)展的特征,并從其地域分布、市場細分、運作模式與專業(yè)化程度等方面進行研判,進而提出當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機制有待完善且仍處于“前需求”階段的結論。
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從管理主體、管理層級、管理內容、稅收管理四個方面清晰地闡釋了我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管理體系,針對其中存在的法律、監(jiān)管、誠信等問題進行討論,并就市場發(fā)展提出了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講師李越欣帶來了《藝術品市場定價機制研究》報告,通過關聯(lián)一級市場信息和二級市場的數據信息,以計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藝術品市場中包括藝術家、畫廊、美術館、媒體等各個主體對二級市場定價機制的影響,探討了一級市場對于二級市場定價的作用。
隨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金元浦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岸瑛對各位嘉賓的發(fā)言進行了點評。金元浦重申了文化藝術對于當下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重要意義,認為一、二級市場雖然有關聯(lián),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陳岸瑛充分肯定了與會嘉賓從多學科角度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貢獻,提出藝術流通領域的市場化和非市場化、標準化和非標準化的問題,他認為藝術消費的主題不僅僅是藝術品本身,還可以擴展到藝術空間、藝術課程和文化旅游等方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