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2020国产精品午夜视频_下载91香蕉视频_丁香婷婷在线观看_日韩在线中文字幕av

長期人工投喂對猴子造成傷害

來源:北京青年報時間:2021-12-30 11:11:28
在貴陽有這么一群被稱作“猴爸猴媽”的老人,十幾年來每天定時投喂,為了黔靈山公園上的猴群付出了巨大心力。2007年,“猴爸猴媽”成立“獼猴保護委員會”時,公園和林業(yè)局的領導還曾到場祝賀,但之后幾年,兩方分歧越來越大。

黔靈山猴群傷人事件頻發(fā),專業(yè)人士指出,人工投喂對猴子的身體和影響太大,而且猴子的數量太多了,必須分流。還有的專業(yè)人士說得更直白:“猴爸猴媽的愛心是在傷害猴子。”樸素的愛猴之心和專業(yè)保護理念出現矛盾,信息上的不對稱加劇著誤解和分歧,一場“都是為了猴子好”的紛爭持續(xù)至今,而“猴子傷人”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從未中斷。

“猴爸猴媽”

退休老人每周排班喂猴

貴陽11月的冬天連著下了幾天雨,周澤琪特意穿了一雙防滑運動鞋出門,拖著的小車里裝著30多個大饅頭,去往離家三公里外的黔靈山公園,“幾天沒去喂乖乖、芝麻、二青,它們一定餓壞了。”

像過去26年里的每次到訪一樣,周澤琪停在公園一個三岔路口旁,開始呼喊:“來咯——”。幾分鐘后,20多只猴子從山上魚貫而下,周澤琪被它們圍在中間,饅頭在手上拿不了幾秒,就被猴子奪去吃了。

26年來,周澤琪堅持每周喂猴4天,見證了黔靈山公園兩代猴王的更替,這一代猴王被她喚作大福,是上一代猴王芝麻的大兒子。在周澤琪眼中,這對父子,連臉上的白斑都長在相同的位置。

在照顧猴子這件事上,周澤琪不孤單,她退休以后有了一個新的頭銜——獼猴保護委員會主任(以下簡稱獼保會)。這是一個規(guī)模在百人左右的民間愛猴組織,成員大多是周澤琪這樣的退休老人,每周排好班次去黔靈山喂猴,貴陽人給他們起了“猴爸猴媽”的名號。

85歲的任慧芳也是獼保會一員,退休前是一所醫(yī)院的腫瘤科醫(yī)生。喂了20年猴子,她形容自己在上面的花銷“足夠在貴陽買一套100方米的房子”。

直到3年前,她沒有體力親自喂猴,就聯系上了在公園做獼猴直播的小楊,任慧芳每周拄著拐杖去離家一公里的農貿商鋪買猴食,再讓小楊騎摩托車馱去公園。任慧芳學會了“云喂猴”,她的手機里只裝了微信和一款短視頻軟件,每天都看小楊在公園的直播。

規(guī)模超標

至去年2月 獼猴數量已超千只

黔靈山公園到底有多少猴子?

作為國內少有的城區(qū)大型森林公園,黔靈山公園猴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它們在公園里沒有天敵,數量不斷壯大。園方認為猴群數量早就過了千只,遠遠超過了公園的最大承載量,也是各種麻煩的根源。但“猴爸猴媽”們覺得這是“夸大其詞”,最多不過三四百只。

2020年初,黔靈山公園因為疫情閉園,這成了摸排猴子數量的好機會。調查員在猴子群居的游道一帶投喂食物,引出了幾乎園內所有的猴子。趁猴子們吃得正香,調查員分成幾個小分隊,按照不同區(qū)域開始清點猴子數量,同時還有全景相機拍照。最后綜合照片和清點數字得出結論,截至2020年的2月份,黔靈山公園獼猴只數約為1210只。

主持這項調查的貴州大學粟海軍教授說,“這是一種很精確的測量方法,誤差不超過30只。”他在論文中透露,這次調查同時將食物資源、空間資源納入到一個復雜的計算公式中,得出了黔靈山公園對猴子的生態(tài)承載量約為792只,“而將獼猴數量控制在生態(tài)承載量的一半,也就是400只左右是最合適的。”

負面形象

2004年至今 累計傷人數千次

2007年獼保會成立儀式上,除了“猴爸猴媽”,貴陽市林業(yè)局、黔靈山公園的領導也到場參加了活動,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各方初衷都是更好地保護黔靈山獼猴。在這以后,黔靈山獼猴越來越多以“負面形象”出現,不僅抓傷咬傷游客的新聞不斷,還是公共設施的破壞分子。

公園里一塊安全提示牌寫道:“2004年至今,獼猴傷人累計已達5927次,其中傷勢嚴重入院治療的有20多人”。

劉瀟去年8月去貴州旅游,慕名到黔靈山公園看猴子。她正在步道上給猴子拍照時,一位剛下山的老人往她手里塞了一顆黑乎乎的猴食,“說是在家親手給猴子做的”,叫她跟猴子親,喂食給它們。

劉瀟心里有點害怕,但還是照做蹲了下來,一只小猴子躥上來搶走了她手上的食物,緊跟著還有只大猴子,看劉瀟手上空空的,一爪子拍到了她的臉上。一條紅色的血痕從劉瀟額頭拉到鼻尖,她去了公園附一家醫(yī)院的急診,醫(yī)生說:“今天已經四個人被猴子抓傷了。”

劉瀟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接種了狂犬疫苗和破傷風疫苗。后來,她遞交給園方復雜繁多的證明文件,報銷了1000多元治療費用。

黔靈山公園管理處處長楊振也在抱怨猴子闖禍,除了頻繁傷人,公園的垃圾桶、燈柱、建筑外墻,都是猴子常年啃咬的對象。園方試著在燈柱上纏了帶刺的藤條,但藤條又成了猴子新的撕咬對象。

他算了筆賬,公園在猴子身上的開銷,包括基礎設施重建、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傷人事件賠付,“一年下來要200萬。”

該怎么約束猴子一直沒有定論,猴群惹出的麻煩已經蔓延到了公園外面。今年11月,一只猴子順著管道爬到了30多層樓的居民家里,上躥下跳后留下一片狼藉,還搶走了寵物狗的玩具。

在今年召開的一次聽證會上,貴陽市供電局的工作人員提到,到10月以來,黔靈山公園周邊小區(qū)至少發(fā)生4起因為獼猴攀爬變壓器導致的停電事件,獼猴也在變壓器下殞命。

何為愛心

長期人工投喂對猴子造成傷害

“猴爸猴媽”們都認為,猴子可愛、有靈,能看懂人的喜怒,喂猴是件義不容辭的事情。對于公園里的“禁止投喂”和“猴子傷人”警示牌,“猴爸猴媽”們萬萬不能接受。他們沒有停止喂猴,園方派保安值守,但“根本不起作用”。

一些專業(yè)人士到訪黔靈山公園之后,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端倪:健康野生獼猴的毛發(fā)本應該油光水亮,但黔靈山公園的猴子毛發(fā)逐漸枯黃,成塊脫落;很多猴子逐漸浮腫發(fā)胖,肚子大得怪異,可能體內長有腫瘤;早些年猴子還漫山覓食,現在卻聚在游人必經的步道上等待投喂,眼皮低垂,顯出幾分萎靡;猴子繁殖也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

楊振說,這是長期人工投喂對猴子造成的傷害。“猴爸猴媽”并不了解獼猴的飲食,投喂的食物有些含糖、淀粉、激素,猴子長期吃這些不適合的食物,加上依賴人的喂養(yǎng),不再自主覓食,缺乏運動量,造成了過度肥胖和過度繁殖。

另外,猴子是靈長類動物,人在距離投喂時,也可能會把疾病傳染給猴子。去年疫情期間,有科研機構到黔靈山公園給猴子做病毒檢測,在猴子體內發(fā)現了猴艾滋、猴B病毒等人獸共患病。

分流受阻

丟猴事件是阻力的源頭

11月26日,貴陽市林業(yè)局網站發(fā)布了針對黔靈山獼猴的分流公告,其中提到,因獼猴數量嚴重超過生態(tài)環(huán)境承載量,專家建議應實施科學分流。獼猴分流去向用于科學研究或種群調控,分流時間從今年12月開始,計劃持續(xù)一年半。公告一出,就在“猴爸猴媽”之間引發(fā)了不小的騷動。

早在20年前,黔靈山園方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要用分流的方式解決獼猴傷人和數量過多的問題。此后,“分流”一詞出現在諸多對黔靈山公園獼猴的新聞報道、學術論文以及政協(xié)委員的提案中。

楊振承認,來自“猴爸猴媽”等一批愛猴人士的阻力,是分流工作長期卡在瓶頸的原因之一。任慧芳也不諱言,站在獼猴保護委員會的角度,對園方的分流工作一直是不信任,這都源自2011年一次“至今沒有得到說法”的丟猴事件。

2011年8月1日,任慧芳跟猴友小廖照例帶著幾大包饅頭來到黔靈山公園,發(fā)現好幾只熟悉的猴子不見了。二人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猴子被園方運去了距離貴陽30公里的修文縣扎佐動物園(又名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猴友小廖和小許一起去了扎佐動物園,在扎佐動物園的一片雜草叢中,兩個人發(fā)現了一排高大的鐵籠,30多只猴子被關在里面,其中好多猴子都是他們熟悉的。

第二天,包括任慧芳在內的十幾位“猴爸猴媽”也來到了扎佐動物園辦公室,想讓工作人員把猴子運回黔靈山公園,但遭到了拒絕。任慧芳一行去扎佐派出所報警,接著返回貴陽黔靈山公園找領導把猴子運回來。在公園“答應馬上去運”之后,“猴爸猴媽”們在扎佐動物園看到的那籠猴子“失蹤”了。猴子去向何處,兩地園方都沒給出一個準確的說法。

那之后幾年,類似的情景不斷上演。猴子去哪兒了?猴爸猴媽需要一個說法。政府部門和獼保會坐下來談過很多次,但任慧芳表示“都沒有結果”,這讓他們的懷疑越來越重,認為“都是被公園販賣獲利了”。楊振辯解,不能把猴子失蹤歸罪于園方,“猴子作為野生動物,種群的爭斗被打出去了,棲息地的遷徙,自然的消亡,都有可能讓猴子不見了。”

專家說法

人工喂猴是必須分流的主因

冉景丞是貴州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參與黔靈山公園獼猴保護工作。“喂猴子肯定是不對的,這是猴子病態(tài)和數量過多的主要原因,造成了現在不得不分流的局面。”

2007年,園方支持并出席“猴爸猴媽”成立獼保會,在冉景丞看來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不僅沒有及時制止喂猴,甚至帶有鼓勵投喂的傾向。

貴州師范大學教授、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專家周江則回憶了一段更早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黔靈山公園開展過一個叫“黔靈山公園獼猴人工馴化”的項目,主張人工投喂來擴大猴子的數量,將獼猴打造成黔靈山公園的旅游特色。

“兩方的矛盾根源是對怎么養(yǎng)猴子這件事認知上的偏差。”楊振認為,園方的理念是禁止人工投喂,盡量不要人為去干預猴子的自然生存,但猴爸猴媽是把猴子當成“私人寵物”一樣來關愛。

林陽是一家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發(fā)起人,他對黔靈山公園猴子如此頻繁地傷人事件感到震驚,也認為這跟人工投喂有關。人工投喂第一階段會讓猴子產生乞食行為,很多景區(qū)的猴子會坐在路邊或追著游客要吃的;第二階段是乞食行為誘發(fā)的攻擊行為,當猴子開始不斷跟人距離接觸,人一旦不能滿足它們的食物要求時,猴子就會發(fā)起攻擊。

溝通理解

“沒有哪一方一定是錯的”

12月3日下午,周澤琪在網上看到了一條視頻,“黔靈山公園部分獼猴將搬家”。她馬上給幾個猴友打去電話,猴爸猴媽紛紛確認,猴子又要分流了。

第二天一早,周澤琪照常拖著小車去喂猴,聽住在公園附的猴友老張說:“早上六點多的時候,有人說看見一輛大皮卡裝著一車猴子運走了。”

對猴爸猴媽來說,又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周澤琪和任慧芳結伴來到了周江教授的辦公室。作為中國靈長類專家組成員,周江是“猴爸猴媽”為數不多可以實現對話的專業(yè)人士。

周江說,“這次分流還是以老弱病殘、經常搗蛋、人見人煩,還有不太受關注的猴群為主。一部分會被帶去其他需要猴子的動物園做種群質量的優(yōu)化,一部分送去做實驗研究。”

任慧芳愣了一下,她是醫(yī)生出身,可以理解猴子在科研中的作用,“但是堅決不能賣到餐桌被人吃掉。”

周澤琪也在旁邊補充,不上餐桌,有個穩(wěn)定的居住環(huán)境,其實也能接受猴子被分走,“我們不是不同意分流,是要政府公開猴子分去哪里,畢竟猴子是貴陽市民的公共財產。”“這可以放心,論證會上都說了,依法依規(guī)分流。”周江表示。

聊了兩個多小時,周江送兩位老人走出辦公室。任慧芳折好密密麻麻記的筆記,堵了兩天的心情終于舒緩了些。

這些年,“猴爸猴媽”來周江教授辦公室的次數不多,但每次關于猴子紛爭一起,他們總會來求教解惑。

周江對“猴爸猴媽”幾十年如一日的喂猴很佩服,他知道當中很多人經濟條件并不好,每個月領著微薄的退休工資,卻不忘給猴子買吃的,這種長期的愛心很難得。“沒有哪一方一定是錯的,都是要理解。”

初步方案

成立喂猴基金會 由專家制定食譜

周江也參加了針對這次分流的論證會,他建議將分流方案和細節(jié)向市民透明公開。怎么分流?分出去哪些?分到哪里去?這些問題都需要官方正面回答“猴爸猴媽”,“雙方只有做好溝通,才有建立在溝通上的理解。”

對于目前的分流方案,周江認為很多細節(jié)還缺少研究。比如,用麻醉的方式捕捉幾百只猴子是否可行?依照年齡、別、族群,又該將哪些猴子分流出去?又該怎么面向公眾輿論?

靈長類野生動物的分流工作在全國來說都少有先例,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多。“希望能為國內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開個好頭”,周江說。

分流剛剛起步,眼下還有些更要緊的事情,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才能完成。周江和冉景丞都認可,要循序漸進地減少人工投喂,不能搞“一刀切”,這會對猴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刺激干擾,加劇它們對人類的騷擾和外逃。

周江想到了一個辦法,官方和民間共同成立喂猴基金會,“猴爸猴媽”把每個月買猴食的錢捐進去,由專家制定食譜,購買更適合猴子吃的食物,定時定點定量投喂。既堅持科學理,也要讓“猴爸猴媽”安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振、林陽、劉瀟、任慧芳均為化名)

標簽: 造成 傷害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2022年元旦起鄭州失業(yè)保險金標準調整為1600元每月
下一篇:一顆“肉丸”竟有十多種添加劑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