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11月9日,多位清華學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動。
“你們知道T35嗎?我很感謝這趟列車,這是唯一一輛從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車。”這位學生來自安徽,為了省錢,2014年從老家坐著硬座一路北上。據(jù)他回憶,這趟列車很難買,更多時候是拿著一個小馬扎坐著看書,度過火車上的一宿時間。
文章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余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無法承擔班級出游花銷,錯過了和同學的合照……這些內容瑣碎而樸實,卻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動容。
“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發(fā)放獎學金的企業(yè),一封是給基金會的。”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這位學生也會定期給那些給予他幫助的企業(yè)和組織送上一封手寫信。此后的日子里,他通過兼職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也獲得了保研資格……
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xiāng)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每學期回家時,他也會去看看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說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清華的校友一樣成立基金會,去真正做一些實事。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因為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一位自稱是清華大學力學博士羅承成的網友表示,寫下這篇文章的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卻心系那些貧困學子。他認為這種推己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態(tài)度,讓他頗受感觸。
清華大學碩士孫同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之前他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但這個故事里令人感動的是,學長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他也希望自己能學有所獲,日后用知識回饋社會。
“朋友圈已經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學稱,目前大家爭相轉發(fā)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學長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讓他看到苦難中的韌勁。
標簽: 貧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