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2020国产精品午夜视频_下载91香蕉视频_丁香婷婷在线观看_日韩在线中文字幕av

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94.6%的涉網絡暴力案件最終被認定侵權

來源:北京日報時間:2023-08-03 14:17:48

8月3日,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對該院涉網絡暴力案件審判情況進行了通報。據了解,自2018年9月建院至2023年6月,該院審結的以自然人為原告的涉網暴案件共465件,最終審判結果認定構成侵權的案件440件,占比94.6%。由于新型網暴手段多樣化等原因,受害人維權和司法審判面臨不少挑戰(zhàn)。

新型網暴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


(資料圖片)

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調研發(fā)現(xiàn),新型網暴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網暴活動中常出現(xiàn)“大V”、營銷號乃至青少年群體的身影。隨著社交網絡發(fā)展和新技術的應用,以人肉搜索、合成虛假照片、制作表情包、傳播“AI換臉”視頻等形式發(fā)生的網絡暴力正愈演愈烈,為了擴大侵權范圍,甚至出現(xiàn)“抽獎轉發(fā)”“0.01元鏈接掛人”等新侵權形式。部分網絡自媒體、營銷號、網絡大V為了吸引關注度和流量,制造獵奇信息、挑起網民情緒或跟風炒作熱點事件,進而引發(fā)網暴。如知名娛樂博主張某為吸引關注,通過其微博賬號搬運、轉載一篇關于王某學術造假、個人感情生活等內容的文章,當日即引發(fā)6372次轉載、2.2萬余條評論以及近66萬次點贊。此外,在一些涉及社會熱點的網暴案件中,部分青少年判斷力相對不足,參與到網暴活動中,甚至呈現(xiàn)出組織化參與網暴的新特征。如在某明星訴肖某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中,當事人肖某作為未成年在校學生,在網絡中使用污穢言辭攻擊謾罵他人,嚴重侵犯他人名譽權。在多起涉及明星的案件中,青少年通過微信、豆瓣等“飯圈”群,有組織地向他人發(fā)布攻擊性言辭,引發(fā)網暴。

部分平臺仍未嚴格落實實名制備案

一些互聯(lián)網平臺的相關管理措施待完善。法官調研發(fā)現(xiàn),部分平臺未嚴格落實網絡實名制信息備案要求,存在實名認證的手機號機主與實際使用人不一致、實名認證人的身份證號與手機號機主不一致、注冊賬號使用的手機號為虛擬號等情況。

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于網絡暴力等侵權內容,受害人可“通知”網絡平臺對侵權內容予以刪除,而部分平臺對受害人侵權刪除通知未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

司法認定有難度,侵權后果難量化

當涉網暴的案件進入法院,平臺調取侵權用戶個人信息慢、是否構成侵權認定難、侵害后果難量化等問題,也為司法審判工作帶來一定挑戰(zhàn)。

為了個人信息保護,被侵權的用戶只能通過訴訟方式申請法院向平臺調取用戶的實名信息,但部分平臺無法及時、準確、完整披露用戶信息甚至拒絕提供用戶信息;多數平臺需要進一步向運營商調取手機號的機主信息,導致案件審理周期延長。

此外,網絡暴力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司法實踐中對各類行為是否構成侵權以及承擔何種侵權責任的認定存在一定困難;網暴受害人往往遭受財產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害,卻較難舉證證明實際損失,更加難以證明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受害人僅需證明人格權益遭受侵害或妨害便可主張

在審理涉網暴案件時,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堅持強化人格權保護、依法保障受害人權利,堅決懲治網絡暴力侵權行為。“我院在該類案件審理中,在權利人的人格權益受到侵害或妨害時,對于人格權請求權的審查,不以構成過錯或實際損失等侵權責任為條件,受害人僅需證明人格權益遭受侵害或妨害便可主張。”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表示。

在注重維護被侵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也依法保障公民網絡言論自由,充分考慮人格權行使中的正當限制,包括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公眾人物的特定考慮、新聞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情形的言論表達。對于網絡用戶通過信息網絡檢舉、揭發(fā)他人犯罪或者違法違紀行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或明知是捏造的事實而故意散布的,不應當認定為誹謗侵權。針對他人言行發(fā)表評論、提出批評,即使觀點有所偏頗、言論有所激烈,只要不是肆意謾罵、惡意詆毀,不宜認定為侮辱侵權。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徐慧瑤

編輯 王海萍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蔡村鎮(zhèn)(關于蔡村鎮(zhèn)簡述)
下一篇:最后一頁

精彩圖集(熱圖)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