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到底有沒有回暖,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立場不同,所站角度不一樣,自然感受也就有差異。有人跟去年比,隨著樓市各項利好政策的落地見效,樓市的確出現(xiàn)了一些回暖跡象。
當然也有人跟過去相比,房地產市場很難再達到過去的高度,自然也就覺得樓市根本就沒有回暖。其實大家的感受都是客觀的,只是參照物不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還有,要說樓市回暖談何容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病去如抽絲,尚需要好好鞏固幾個療程才可能恢復正常。
但眼下,無論是賣房的還是買房的,確實都活躍起來了,當然活躍的主體依然在賣方,相比較而言,買方還是比較淡定。
中介和業(yè)主都忙起來了。
數(shù)據(jù)顯示,二月份二手房一二線城市掛牌量猛增,廣州掛牌量猛增到13萬套,北京突破10套,上海超過8萬套。而西安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已經超過18萬套!去年12月時掛牌量顯示13.8萬套,上個月16萬套,3月初時為17萬套,到現(xiàn)在達到18萬套。
可見,掛牌量持續(xù)攀升。然而成交量相對較低,炒房客利用人造的“小陽春”,悄悄拋房離場。
要說起掛牌量也很有意思,不同人的解讀也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果。
的確,二手房掛牌量是市場較為關注的數(shù)據(jù),老百姓對市場的判斷也經常以此為依據(jù)。二手房掛牌數(shù)量的增多或減少,實際上就是購房者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也是購房者信心的體現(xiàn)。二手房掛牌數(shù)量增加,意味著業(yè)主對市場前景看好,確切地說,是對當前短期內市場看好,但對未來長期并不看好。所以,才想著挑一個比較合適的機會好把房子賣掉。
這種人大多數(shù)是資金緊張或者炒房客。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會過多關注。但是此時的任何一點點市場變化,都能夠被一些別有用心的炒房客所利用。
對于二手房掛牌量增加,無論如何都意味著政策上的利好促使業(yè)主急著掛牌,一方面是為了試探樓市放出的信號,另一個方面也確實因為一些政策比如“帶押過戶”等支持政策提升了市場的活躍度,部分改善型需求業(yè)主積極入市,造成掛牌量有所增加。
掛牌量還不能完全作為判斷樓市冷暖的依據(jù),畢竟只是掛牌量,掛牌后形成交易,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能夠掛得多、銷得快,那么,市場就真的回暖了。否則,還只能看作是等待觀望,并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易行為。
所以,只有購房者信心恢復,再配合樓市政策的支持,才有望真正回歸正常交易水平。樓市能否回暖的關鍵人就是購房者,他們的信心恢復才是最有用的,中介和業(yè)主帶節(jié)奏不能說沒用,但起不到根本作用。
看著激增的二手房掛牌量,再看看成交有限的成交量,這背后透露出炒房客正在悄悄拋房出局,而需求嚴重萎縮。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深入人心背景下,房價難有大漲大跌之勢,炒房者也看清了未來樓市很難靠短期炒作獲利,所以匆匆賣房。
但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對于一些比較淡定的業(yè)主來說,或許更應該抓住機會,否則可能耽誤好賣時機,其實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即使將來樓市回暖,房價大漲可能性也不大。
實際上真正好地段的房子,占比并不大,但業(yè)主似乎盲目樂觀,他們的不理性卻讓本就理性的購房者更加理性。
對于當前樓市所處的情況,3月22日,經濟日報以《夯實房地產市場企穩(wěn)回升基礎》為題進行了樓市定調。文章認為,伴隨春天的腳步,房地產市場也傳出陣陣暖意。不少人用“小陽春”概括當前市場形勢。但應看到,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根基有待進一步夯實。
當前的企穩(wěn)復蘇態(tài)勢來之不易,房地產市場的企穩(wěn)回升,是牢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企穩(wěn)回升。對于借助所謂的樓市“小陽春”炒作的人,經濟日報表示,個別心存僥幸的購房人在看到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企穩(wěn)態(tài)勢后,又在尋找投機炒作的機會,試圖繼續(xù)通過貸款,甚至是低首付“加杠桿”買房。
因為“房住不炒”不是一句口號,是堅持不動搖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指導我們住房消費行為的一條基本準則。
既警告了炒房者,也提醒了普通購房者,如果是剛需和改善等合理住房需求,或許是買房的好時機,但是不要盲目被帶節(jié)奏,成果來之不易,樓市回暖仍需要政策和市場鞏固。
可以說,市場的表現(xiàn)正呈現(xiàn)出對剛需和改善等自住需求者以及業(yè)主們的友好,而對投機炒房的勸退。所以,是否拋售,看你的實際情況,不用勸也不用批評,房地產市場自然會對這些人進行洗牌。
標簽: